诗词大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6|回复: 3

17期五年级第一讲C组作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8 09: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诗词大学对联第二十一讲(童生五年级第1讲作业2015.1.27
一、基础知识部分:(计60分)
1. 如何理解无情对?(15分)
答:
2. 如何构思无情对?(15分)
答:
3. 简述无情对的创作手法。(30分)
答:
二、练习对句(40分)
1.黄昏独坐松陪我【绮罗】
2.一眼清泉山献酒【绮罗】
3.庭种白云留鹤伴【绮罗】
4.拭剑寒光惊日月【绮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8 11: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月悦
中华诗词大学对联第二十一讲(童生五年级第1讲作业2015.1.27)
一、基础知识部分:(计60分)
1. 如何理解无情对?(15分)
答: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2. 如何构思无情对?(15分)
答:(1)首选围绕同一主题构思:无情对可以紧紧围绕同一主题来创作,即做到“半对且联”。
围绕同一主题创作,可以增添“明显的对称”的比重,在与其他“明显的不对称”元素对照之下,更显无情幽默之味,同时,更容易在联界更广的范围内得到认同感。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灵活运用常见手法,充分利用所面对的字、词的多种意义和词性,才能创造出“形散而神不散”的上品之作。无情应对,能够不脱离主题、打破意境,而仍能求得强烈的无情味,就尽量别破坏。这样的作品,既保持意境之美,又具备错落之美,可谓一种更高境界的享受。
(2)主题不相关:可以使无情对句与出句产生强烈的不对称感,且此切入角度选择余地非常之大,思路可以天马行空。
往往根据局部的某一点启发,即可达到彼岸。所以,当围绕同一主题创作之路走过之后,还可以按此路径大显身手,创作出妙趣天成、自然流畅的对句。选择离题万里的切入角度,同样不应忘记可以力求创作出“雅无情”作品。离题也雅,妙趣如同无情集句。从哪个角度创作出来的成功作品,并无优劣之分,只有境界高低之别
3. 简述无情对的创作手法。(30分)
答:1.多义词性的转变
(1)下句多义词性的转变:针对上句中词(或词中的字)的本来词性,对句时,选择一个多词性的词,且不以它的本来词性形成字字工对。当上句中存在“单词性词”时,可以用下句多义词性的转变来实现无情对。注意,是字或词;这种手法是最常用的,要保证上句不能产生歧义,并且下句中的字至少有2个明显不同的含义。
(2)上句多义词性的转变:观察分析上句中字或词的其他词性,不改变下句相对应的字或词的词性。就是把上句中的字或词当成别的意思来对。 相对于下句多义,这种方法应用不是很多;但也必须保证上句中的字或词至少有2个及以上明显不同的含义。
(3)上下句多义词性的转变:就是让出句、对句中对应位置的字或词“形成工对的含义”都不是它们在句中的本来含义。 这组对位的字,都至少有2个及以上明显不同的含义。
处于对应位置的词(或词中的字)为多词性词时,均不以它们在句中的本来词性相对而实现字字工对。经过研究分析,下句多义词性的无情对占绝大部分,上句多义词性的无情对占小部分,而上下句均多义词性的无情对则更少了。
(4)多字词的借对
与多义字相同,当一个词有多个含义时,就可能被借对或用来借对。它包括:
A.含引申义的词。在不同的具体对句中,就可以在不同的含义中作相应的选择了。到底在句中是哪一个含义,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只要是实现“甲义-乙义”就是成功的借对。
B.用名词:如人名、物名等约定俗成的专用名词等。一方面,它们有固定的含义,另一方面,组成这些专用名词的字,可能恰好与其他“义类”的词形成工对,出现一个滑稽的“虚拟义”。故常用于借对。
C.词和音译词、外来词肯定有其固定含义。组成这些词的字却往往无固定的、具体的含义。它们与某些其他“义类”的词很可能字字合拍,实现借对。
D.“词内字实现借对”的单义词理论上,绝大部分词都可能用于借对,哪怕它们只有一个含义。只要组成它的字有任意一个能实现借对。
然而,无情对不一定是单字或词必须工对,也可以宽对,但,这样除非是对句非常完美,可有深意,一般来说,不可取。如:”太极两仪生四象 春宵一刻值千金”; 这里把太极一词作名词,直接对春霄,这样是允许的,而太极和春霄,又不算是工对;但是,下句语言流畅,上下句节奏相同,语境深刻,倒是一副好的无情对。“碧野牛得草;浙江雁荡山”碧野和浙江,拆开的话,碧与浙不能工对,而词的结构形式也不能对称,不能算工对;
所以,这创作无情对的方法,体现在最终的无情对作品中,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运用。只运用其中一种手法的作品在少数。而一副无情对的作品质量高不高,不是看步骤或一定要字字工对,关键要看最终的无情效果。其它的只是一种方法而已。
2.在词性不变的情况下,转词义:就是通常所说的“借对”。它是指在无情对中,字、词在句中“以甲含义”存在,却“以乙含义”与对应位的字、词的“某一义”可以形成工对,这里指小类的相对;它也分为下句转义,上句转义,和上下句均转,这种转义也限于名词类的转义。也有的在转义的同时夹含着多义词性的转变,这就是活学活用;
(1)下句转义:根据上句中语素、词的本义,来找一个多义词与之相对,使字字工对;但是,体现在下句的整句话中的意思,却不是工对里的意思,而以“别义”来解释,形成了下句与上句风马牛不相及的效果;这样的做法,是在上句没有歧义的情况下,也是运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方法
(2)上句转义:撇开多义词(含词中的字)在出句中的实际意义,观察它的“别义”,把它理解为“别义”去应对,而下句的词在句子的词义不改变,并且保证该词所包含的字个个工对
(3)上、下句转义:处于对应位置的词(或词中的字)为多义时,均以“别义”借对而实现字字工对。同时利用出、对句中汉字的多词性、多含义来做文章,这样不但可以拓宽应对空间,而且能使对出的句子歧义效果尤为突出。
3. 改变句子的结构:又称异步。无情对创作时,还可以采用改变词的搭配,打乱意节的手法,使出对句“词不对位”。这种方法叫通常叫“变结构”,最终是无情对句的语法结构的变化,改变句子的节奏;少量狭义无情对采用此手法;广义无情对作品,均采用了此手法。
异步,可以增添无情对的错落之美,从另一角度拉大“对称”与“不对称”之间的鸿沟,使无情味更明显。它包括一变多,即把1个“多字词”拆开来看,当成几个词来应对。或多变一,即把2个及以上相邻的词,当成1个词看待来应对。或多变多, 即把2个及以上相邻的词,打乱对位方式,应对以另外2个及以上相邻的词。
(1) “11”变“2”与“2”变“11”
(2) “111”、“12”或“21”变“3”及其反变:
(3)多变多:相对于一变多,或多变一而言,它们常常叠加其他创作手法,以使其歧义效果明显。比如转词义或多义词性的转变等等情况;而“多变多”手法直接造成了视觉上的不对称感,一般歧义效果明显。就算不叠加其他手法,也是成功的。因此,无情对是一个结合的手法。
4.直对:根据实际创作需要,使作品中的部分“对位词”像普通对联一样直接相对。
5.句子的逻辑应经得起推敲,不能乍看明白,细看糊涂。

二、练习对句(40分)
1.黄昏独坐松陪我【绮罗】碧雨骤吹桂失单
2.一眼清泉山献酒【绮罗  万丈悬崖太白丹
3.庭种白云留鹤伴【绮罗】心留鹤氅备诏传
4.拭剑寒光惊日月【绮罗】嫦娥贯日憾龙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0 11: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17期,桦树林作业  中华诗词大学对联第二十一讲(童生五年级第1讲作业2015.1.27)
一、基础知识部分:(计60分)
1. 如何理解无情对?(15分)
答: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2. 如何构思无情对?(15分)
答:(1)首选围绕同一主题构思:无情对可以紧紧围绕同一主题来创作,即做到“半对且联”。
围绕同一主题创作,可以增添“明显的对称”的比重,在与其他“明显的不对称”元素对照之下,更显无情幽默之味,同时,更容易在联界更广的范围内得到认同感。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灵活运用常见手法,充分利用所面对的字、词的多种意义和词性,才能创造出“形散而神不散”的上品之作。无情应对,能够不脱离主题、打破意境,而仍能求得强烈的无情味,就尽量别破坏。这样的作品,既保持意境之美,又具备错落之美,可谓一种更高境界的享受。
(2)主题不相关:可以使无情对句与出句产生强烈的不对称感,且此切入角度选择余地非常之大,思路可以天马行空。
往往根据局部的某一点启发,即可达到彼岸。所以,当围绕同一主题创作之路走过之后,还可以按此路径大显身手,创作出妙趣天成、自然流畅的对句。选择离题万里的切入角度,同样不应忘记可以力求创作出“雅无情”作品。离题也雅,妙趣如同无情集句。从哪个角度创作出来的成功作品,并无优劣之分,只有境界高低之别
3. 简述无情对的创作手法。(30分)
答:1.多义词性的转变
(1)下句多义词性的转变:针对上句中词(或词中的字)的本来词性,对句时,选择一个多词性的词,且不以它的本来词性形成字字工对。当上句中存在“单词性词”时,可以用下句多义词性的转变来实现无情对。注意,是字或词;这种手法是最常用的,要保证上句不能产生歧义,并且下句中的字至少有2个明显不同的含义。
(2)上句多义词性的转变:观察分析上句中字或词的其他词性,不改变下句相对应的字或词的词性。就是把上句中的字或词当成别的意思来对。 相对于下句多义,这种方法应用不是很多;但也必须保证上句中的字或词至少有2个及以上明显不同的含义。
(3)上下句多义词性的转变:就是让出句、对句中对应位置的字或词“形成工对的含义”都不是它们在句中的本来含义。 这组对位的字,都至少有2个及以上明显不同的含义。
处于对应位置的词(或词中的字)为多词性词时,均不以它们在句中的本来词性相对而实现字字工对。经过研究分析,下句多义词性的无情对占绝大部分,上句多义词性的无情对占小部分,而上下句均多义词性的无情对则更少了。
(4)多字词的借对
与多义字相同,当一个词有多个含义时,就可能被借对或用来借对。它包括:
A.含引申义的词。在不同的具体对句中,就可以在不同的含义中作相应的选择了。到底在句中是哪一个含义,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只要是实现“甲义-乙义”就是成功的借对。
B.用名词:如人名、物名等约定俗成的专用名词等。一方面,它们有固定的含义,另一方面,组成这些专用名词的字,可能恰好与其他“义类”的词形成工对,出现一个滑稽的“虚拟义”。故常用于借对。
C.词和音译词、外来词肯定有其固定含义。组成这些词的字却往往无固定的、具体的含义。它们与某些其他“义类”的词很可能字字合拍,实现借对。
D.“词内字实现借对”的单义词理论上,绝大部分词都可能用于借对,哪怕它们只有一个含义。只要组成它的字有任意一个能实现借对。
然而,无情对不一定是单字或词必须工对,也可以宽对,但,这样除非是对句非常完美,可有深意,一般来说,不可取。如:”太极两仪生四象 春宵一刻值千金”; 这里把太极一词作名词,直接对春霄,这样是允许的,而太极和春霄,又不算是工对;但是,下句语言流畅,上下句节奏相同,语境深刻,倒是一副好的无情对。“碧野牛得草;浙江雁荡山”碧野和浙江,拆开的话,碧与浙不能工对,而词的结构形式也不能对称,不能算工对;
所以,这创作无情对的方法,体现在最终的无情对作品中,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运用。只运用其中一种手法的作品在少数。而一副无情对的作品质量高不高,不是看步骤或一定要字字工对,关键要看最终的无情效果。其它的只是一种方法而已。
2.在词性不变的情况下,转词义:就是通常所说的“借对”。它是指在无情对中,字、词在句中“以甲含义”存在,却“以乙含义”与对应位的字、词的“某一义”可以形成工对,这里指小类的相对;它也分为下句转义,上句转义,和上下句均转,这种转义也限于名词类的转义。也有的在转义的同时夹含着多义词性的转变,这就是活学活用;
(1)下句转义:根据上句中语素、词的本义,来找一个多义词与之相对,使字字工对;但是,体现在下句的整句话中的意思,却不是工对里的意思,而以“别义”来解释,形成了下句与上句风马牛不相及的效果;这样的做法,是在上句没有歧义的情况下,也是运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方法
(2)上句转义:撇开多义词(含词中的字)在出句中的实际意义,观察它的“别义”,把它理解为“别义”去应对,而下句的词在句子的词义不改变,并且保证该词所包含的字个个工对
(3)上、下句转义:处于对应位置的词(或词中的字)为多义时,均以“别义”借对而实现字字工对。同时利用出、对句中汉字的多词性、多含义来做文章,这样不但可以拓宽应对空间,而且能使对出的句子歧义效果尤为突出。
3. 改变句子的结构:又称异步。无情对创作时,还可以采用改变词的搭配,打乱意节的手法,使出对句“词不对位”。这种方法叫通常叫“变结构”,最终是无情对句的语法结构的变化,改变句子的节奏;少量狭义无情对采用此手法;广义无情对作品,均采用了此手法。
异步,可以增添无情对的错落之美,从另一角度拉大“对称”与“不对称”之间的鸿沟,使无情味更明显。它包括一变多,即把1个“多字词”拆开来看,当成几个词来应对。或多变一,即把2个及以上相邻的词,当成1个词看待来应对。或多变多, 即把2个及以上相邻的词,打乱对位方式,应对以另外2个及以上相邻的词。
(1) “11”变“2”与“2”变“11”
(2) “111”、“12”或“21”变“3”及其反变:
(3)多变多:相对于一变多,或多变一而言,它们常常叠加其他创作手法,以使其歧义效果明显。比如转词义或多义词性的转变等等情况;而“多变多”手法直接造成了视觉上的不对称感,一般歧义效果明显。就算不叠加其他手法,也是成功的。因此,无情对是一个结合的手法。
4.直对:根据实际创作需要,使作品中的部分“对位词”像普通对联一样直接相对。
5.句子的逻辑应经得起推敲,不能乍看明白,细看糊涂。

二、练习对句(40分)
1.黄昏独坐松陪我【绮罗】皓月相依竹在心
2.一眼清泉山献酒【绮罗】两行白鹭舞长天
3.庭种白云留鹤伴【绮罗】我依苍柏慕仙翁
4.拭剑寒光惊日月【绮罗】铺宣润笔感春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1 16: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17期C02风飘

中华诗词大学对联第二十一讲(童生五年级第1讲作业2015.1.27)
一、基础知识部分:(计60分)
1. 如何理解无情对?(15分)
答:1无情对又名羊角对、联球对、无情搭等;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出句的词性、词义越是灵活多变,对句的效果就具有更大的让读者感到“意外”的几率;而我们要有一双慧眼,要逐字分析上联,发现上联的不同的词性来对,发现的越多,出句的空间就越大
2. 如何构思无情对?(15分)
答首选围绕同一主题构思:无情对可以紧紧围绕同一主题来创作,即做到“半对且联主题不相关:可以使无情对句与出句产生强烈的不对称感,且此切入角度选择余地非常之大,思路可以天马行空。:出句的词性、词义越是灵活多变,对句的效果就具有更大的让读者感到“意外”的几率;而我们要有一双慧眼,要逐字分析上联,发现上联的不同的词性来对,发现的越多,出句的空间就越大明显的对称与明显的不对称的和谐统一造成了无情的艺术效果

3. 简述无情对的创作手法。(30分)
答:1.多义词性的转变(2)上句多义词性的转变3)上下句多义词性的转变(4)多字词的借对.在词性不变的情况下,转词义:就是通常所说的“借对”。它是指在无情对中,字、词在句中“以甲含义”存在,却“以乙含义”与对应位的字、词的“某一义”可以形成工对,这里指小类的相对上句转义上、下句转义改变句子的结构:又称异步。无情对创作时,还可以采用改变词的搭配,打乱意节的手法,使出对句“词不对位”。这种方法叫通常叫“变结构”,最终是无情对句的语法结构的变化,改变句子的节奏;少量狭义无情对采用此手法;广义无情对作品,均采用了此手法4.直对:根据实际创作需要,使作品中的部分“对位词”像普通对联一样直接相对

二、练习对句(40分)
1.黄昏独坐松陪我【绮罗】=晚照 群峰鸟拥林
2.一眼清泉山献酒【绮罗】=数声瀑布落琴弦
3.庭种白云留鹤伴。=院栽月影待君归
4.拭剑寒光惊日月【绮罗】挥笔泣神醒天地拭剑寒光惊日月【绮罗】挥手写就流芳诗
拭剑寒光惊日月==
雄心壮志荡苍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词大学

GMT+8, 2024-3-28 20:04 , Processed in 0.06841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