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4|回复: 1

【花间讲稿】第一章 诗词概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3 10: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然,讲任何一样东西。总归先讲概论还是惯例,虽然一直有人吐槽概论就是概而不论的小学作文,不过,我们还是要认真学习的,诗词文化的学习我的预计是从几个方面来讲述:诗词历史、诗词欣赏、诗词创作、诗词评论以及诗词功能及意义等, 而在进行正题之前,首先我们务必对于诗词有一定的基础性认知,大概了解诗词是什么。话说有知道世界文学最早的两样文体是什么的吗?一个肯定是诗歌,否则我也不用插进来, 还有一个在中文系王向远编的东方文学史教材里有, 就是神话传说 。中国的神话是汉以后大量出现书面记载的。《山海经》里有,但数量有限。神话之后,有了史诗,不过我和老外聊天,就因为这个问题不欢而散。老外嘲笑说好好个历史大国,都没有史诗这个概念,真是浪得虚名。于是乎,各种口水横飞。不过倒也是成就了一个既定的事实,好吧,我饶了一圈就是说句诗词起源很早。
怎么早?有了语言之初,就有了诗歌。在考古家发现的三星堆器具里,看到一群人手拉手跳舞,张着口,而他们口里所吟唱的,就是诗歌。所以最初诗歌是口头文学,这点和神话类似,当然和音乐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良渚文明,玉器文明时代祭祀已经成为潮流时候,诗歌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最早祭祀的悼词也是诗歌的一支,还有一支和古代劳动人民有关,劳动人民忙啊忙,忙啊忙,有天他忙累了,就吐槽吐槽,然后用古调唱几句小曲。这些小调,便也是诗歌的产生。不过现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已知最早的诗词倒不是吐槽的,却是记录信息的。这个,我想应该很多人在学校的老师都讲过这首作品--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就八个字,描写的是从制作弹弓,到狩猎的全过程。断竹,就是把竹子断开;续竹,是把竹子用皮子或绳子连接起来做成弓;飞土,就是用土捏成弹丸;逐宍(肉),就是用做成的弹弓去打猎。简笔勾勒,忠实的再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劳动的过程。(后面讲诗词发展历史还会提起)
到了诗经,更是得到孔圣人的高度推崇,不过孔子对于诗歌的要求向来很高,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中庸之境,自此成为诗词最高境界,可惜没几个人达到过这个境界,总结起来,诗词的特点就是诗言志,喻喜怒哀乐之未发。
进入中古格律诗和词、曲的诞生,更是拉进了诗词与各思想文化的联系。所以我曾经在老清晨(未改制前的清晨)里单独讲过从大文化角度看诗词、汉字音韵以及诗词格律发展史等课程。
我记得有次几个文人聚餐,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戏剧作家。几个人在争论。文学家一看像是官方的,估计哪个作协的,上来就说文学家前辈最大的成就之一是留下了那么多优秀的诗词,这是世界共同财富,我们共同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个人传承,不忘自己拍个马屁,身为文学家我自豪。音乐家似乎看不惯官场那套,上来就吼得,扯扯扯,扯犊子,我们音乐家还没发话呢,转瞬间就被你们抢走诗词的所有权了?你看最初的词牌的始作俑者(估计语文没学好)哪个不是音乐家,什么姜夔、易安、柳永,都是。诗词起源不也是和音乐息息相关吗?按理,剧作家应该不会冒这个头,我也想不到,他能怎么抢这个白,结果他来句,哼哼,殊不知,诗词里元曲杂剧都是戏文,要说起源,老子的祖师爷在周朝便开始排剧了。仔细一想,哎,你别说,还真是周朝天子每年祭祀前都要拍剧。按理说,祭祀的也是诗词于是就各种咆哮哥,演讲帝争锋。但是我回过头来一想。其实何曾那么简单,你要说诗词和音乐、文学、戏剧有没有渊源,还真有,但是其他的渊源没了吗,未必见得。
哲学上,诗词格律的平仄协调,却又容许变通,这种中和的理念恰恰是起源于中庸的思想里,不过谓之中,不变谓之庸的道理吗?尤其到了宋词,更是体现的很明显。估计与宋明理学的影响也脱不得干系,而这种和谐被打破或僵化,那么也是诗词发展的没落阶段,比如清词,比如元曲后期。
和绘画呢?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想脱但是脱不干净。苏东坡评王维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乍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句话太官方,用一句戏文比喻下诗画的关系其实很有意思——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 这么说夸不夸张,一点不夸张。诗词最初诞生多是祭祀和实记劳动,到唐诗宋词能到高峰,和意境的拓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个前提是景色的布局,这点很多文人都是从绘画中加以借鉴的。说句实在的绘画的布局和文学写景的布局很多时候异曲同工,所以题画诗词才有了可行空。另一方面文人画也从诗词里加以含蓄的表达。若说手法,留白可谓是诗词向绘画借鉴的典型。子东我不善此道,故时常遗憾。
    与历史的关系,其实也不必说太多。只需两句话,便能了然。首先第一句话知人论世。第二句话,时代赋予作者和读者以及文体时代化的创作与解读,所以钱穆才说阅读是再创作的过程。要品味诗词,真的好难好难。对于作者时代,作者背景了解透彻才知其意之源头,再结合当今时代方知其衍生含义。有时我们阅读的非作者本意,却合情合理,别有情趣。如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对于那三重境界的表达,皆非原意,却句句精辟。所以读作品最忌讳局限于文字表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3 12: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默道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词大学

GMT+8, 2023-12-5 16:11 , Processed in 0.07533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